| 唐寅《行书七律诗轴》 | |
|
|
發表人 | 內容 |
---|
老泉
文章數 : 1940 注冊日期 : 2014-06-29
| 主題: 唐寅《行书七律诗轴》 周日 11月 23, 2014 11:11 am | |
| 唐寅《行书七律诗轴》 纵146.5厘米 横36.2厘米 苏州博物馆藏 图片来自《中国书法》2007.8 释文:龙头独对五千文,鼠迹今眠半榻尘。万点落花都是恨,满杯明月即忘贫。香烟不起维摩病,樱笋消除谷雨春。镜里自看成大笑,一番傀儡下场人。漫兴一律 晋昌唐寅书。 此为苏州博物馆藏“联璧奇珍”之一,即集明代吴中书画大家沈周 [您必需注冊并登錄才能查看本鏈接。]、 [您必需注冊并登錄才能查看本鏈接。]、 [您必需注冊并登錄才能查看本鏈接。]、唐寅《行书七律诗轴》四大家书法字轴成一堂。书画鉴藏家钱镛藏有祝允明晚年草书《乐志论》轴,后其妻舅吴湖帆又陆续赠与尺幅相近的文徵明草书轴及沈周行书轴,遂倡议再配以唐寅字幅,则集明代吴中书画大家字轴成一堂。沈字轴固以难求,更何况唐字轴,遑论尺幅相匹!所幸《过云楼书画记》著录有唐寅行书轴。钱经与过云楼后人顾公硕商议,各出所藏,合成一堂,以为完璧,捐献苏州博物馆,遂有此联璧奇珍。 资料参考: [您必需注冊并登錄才能查看本鏈接。] | |
|
| |
老泉
文章數 : 1940 注冊日期 : 2014-06-29
| 主題: 回復: 唐寅《行书七律诗轴》 周日 11月 23, 2014 11:13 am | |
| 唐寅《吴门避暑诗》 纸本 行书 31×138cm 辽宁省 [您必需注冊并登錄才能查看本鏈接。]藏 此作品分行布白,恰到好处,运笔不急不滞,圆润秀丽,肥瘦得宜,为中国著名行书名帖之一,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唐寅 [您必需注冊并登錄才能查看本鏈接。]为画名所掩,主学赵孟頫,受李北海影响,俊逸挺秀,妩媚多姿,行笔圆熟而洒脱,唯笔力稍弱,钩挑牵丝。 【释文】:吴门 [您必需注冊并登錄才能查看本鏈接。]不愁难,绿柳荫浓画舫宽。 石首鲜呈黄蜡面, [您必需注冊并登錄才能查看本鏈接。]肥绽紫金丸。 密遮竹叶凉冰檐, 散插榴花角黍盘。 忽报洗天风雨至, 一时龙挂万人看 | |
|
| |
老泉
文章數 : 1940 注冊日期 : 2014-06-29
| 主題: 回復: 唐寅《行书七律诗轴》 周日 11月 23, 2014 11:14 am | |
| 《诗笺》 行书 图片转自 [您必需注冊并登錄才能查看本鏈接。] | |
|
| |
老泉
文章數 : 1940 注冊日期 : 2014-06-29
| 主題: 回復: 唐寅《行书七律诗轴》 周日 11月 23, 2014 11:15 am | |
| | |
|
| |
老泉
文章數 : 1940 注冊日期 : 2014-06-29
| 主題: 回復: 唐寅《行书七律诗轴》 周日 11月 23, 2014 11:15 am | |
| | |
|
| |
老泉
文章數 : 1940 注冊日期 : 2014-06-29
| 主題: 回復: 唐寅《行书七律诗轴》 周日 11月 23, 2014 11:24 am | |
| | |
|
| |
老泉
文章數 : 1940 注冊日期 : 2014-06-29
| 主題: 回復: 唐寅《行书七律诗轴》 周日 11月 23, 2014 11:25 am | |
| | |
|
| |
老泉
文章數 : 1940 注冊日期 : 2014-06-29
| 主題: 回復: 唐寅《行书七律诗轴》 周日 11月 23, 2014 11:31 am | |
| [size=32] 唐寅书法略论[/size]
指导教师 寇学臣
作 者 谢天
摘要:自古以来,提到唐伯虎的名字,人们的眼光往往惯性地聚焦于其旷世不凡的绘画成就上来,由此其书名也顺其自然地被画名所掩。相比之下我们对这位才华横溢的书法艺术的观照相对不足。然而,唐寅的书法极富天资秀润、飘逸洒落和精丽蕴藉之美,可谓“风情潇洒,不为法缚”。今姑据所知,从唐寅早、中、晚期书法代表作品的分析,风格成因和艺术价值等方面展开探索,“试言其由,略陈数意”,以期“举前贤之未及,启后学于成规”。关键词: 唐寅 书法 艺术价值 借鉴意义 1唐寅生平概述唐寅(如图1)字子畏,别字伯虎。晚年笃好佛学,以六如居士为号。为明代中期颇具影响的书画家,诗文亦成就不凡。唐寅以其卓著的艺术才华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门四才子”。明画史将唐寅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明四家”,可见其绘画成就和影响之大。(绘画作品如图2)然而,唐寅的一生又是坎坷曲折的,枞观其生平,无不哀其不幸。出身商贾家庭的唐寅,二十九岁参加应天府乡试,凭借卓越的才华雄踞榜首,可谓成绩斐然,声名大噪。然而,宿命似乎有意跟这位旷世才子开一个巨大的玩笑。因考场舞弊案,牵连入狱,获贬为吏,从此仕途向唐寅紧闭了大门。此次受挫令唐寅一蹶不振,颓废潦倒,沉醉于烟花之地,以此来昭示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命运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为他打开了另一扇门,在艺术的世界里唐寅寻找到了慰藉和发泄愤闷的出口。中年的唐寅,曾一度寄身僚生涯,后因宁王图谋叛乱,于是毅然与之断绝联系,险些丧命。际遇不堪,复遭打击,心灰意冷。自此彻底看破红尘,绝去仕途幻想,以释教思想为依归,自号逃禅仙吏,六如居士,卖画为生,纵情山水之中,自言“不为商贾不耕田,不使人间造孽钱”,其中夹杂着释然,倔强或许还有无奈吧。或曰:“每每借画而矢诗遂歌,以泻其抑塞不平,千古而下,观其画,读其诗者,莫不骨腾肉飞,而代为之悲不幸”此言是也!伯虎画胜诗,诗胜画,也正因如此,一直以来书画学者对其书法艺术的观照相对不足。然而 ,笔者以为在众星闪烁的明代书法行列中,唐寅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位置。基于这一点,笔者通过翻阅众多唐寅书法墨迹,碑刻作品绘画题款以及书画评论材料的分析,得出数点心得,略陈于此。2唐寅的书法风格解析2.1婀娜流动 肃穆英气唐寅《落花诗帖》(如图3),此幅是其较早期作品。该帖由行楷写就,取赵吴兴结体,亦有颜鲁公宽博结体之势,寓婀娜流动于肃穆英气之中,既能入古又能抜古,可谓难得。全帖发挥了我国艺术美的各个要素,笔画的轻重快慢,浓淡干湿,疏密收放,大小开合,欹侧连断,阴阳虚实等等,批卷而观,跌宕起伏,变幻莫测,包罗万象,给人自由、和谐、潇洒、韵致的美感。用笔圆转妍美,丰润清劲,俊厚挺拔,藏筋抱骨,风流洒脱,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扑面而来的书卷气,温文尔雅,甚是可爱。落花诗是和沈周撰写落花诗七律十首的作品,其工诗才华显露无遗。落花诗中充溢着郁郁不得志的愤闷和对时光易逝,年华去而不返的感伤。“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春尽愁中于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风”……可谓柔情绰态,如泣如诉,读之味之岂能不令人生怜?唐寅一生多次书写落花诗,由此观之,写落花诗正是在写他生平的种种遭遇,抒发人生失意的苦闷和烦恼,诗书相得益彰,是其书法代表之作。2.2清丽秀润,率意而为唐寅《秋风纨扇图》的题款部分(图4),该作品系为唐氏中期作品,此时的唐寅仕途虽遭不测,然绘画,书法,诗文等渐趋成格,书法以清丽秀润,率意为之,且往往得意于怀。《秋风纨扇图》是唐寅绘画的代表作品,画面里一手持纨扇的侍女,侧身立于庭院中,抬眼凝望远方,眉宇间流露出一种怅然若失的神情,与周围萧索落寞的环境相辉映,给人一种潇索凄凉之感。该款题于画作右部边缘处,自顶部向下分落两行。其内容为作者自作七言绝句一首“秋风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虽设有两行,清理秀润,率意而为,一气呵成,用笔细劲,轻重、快慢拿捏有度,时断时连,极富节奏感,一以贯之绝无一点懈怠。字间距较紧凑,行间距则清疏,对比强烈,左右间顾盼呼应,格调高古脱俗,别具趣味。诗文借用汉成帝妃子年老色衰,圣宠不再,寂寞独处。好比纨扇在秋天被搁弃的命运,抨击了世态的炎凉。绘画白描勾勒,笔触简洁明快,刚柔相济,粗细结合,或徐或急,或轻或重,或干或湿。生动描绘了仕女清愁忧郁的神情。诗、书、画三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彰显了唐伯虎极高的艺术造诣。2.3飘逸潇洒 从心所欲《自书诗卷》(如图5),为唐寅晚年得意之作。此系为友人所书,内容为自作诗漫兴诗。用行草写就,通卷洋洋洒洒,一气贯之,用笔颇为精细致,体势倾向上右方,姿态生动,颇具趣味性。诗之内容充满淡泊名利,看破世俗红尘,寄情杜康的感慨,书法风格柔和诸体面貌,与内容恣肆轻狂的诗文尤为合拍,相映成趣,浑然一体。下笔如飞,不假思索,用笔结体极富变化,有秀润雅洁仿佛赵体者,如“饮,学,令“等,有劲键果敢仿佛李北海书者,如“无,与,之”等,有凌厉洒脱仿佛米字者如“已作,友”等,亦有开合得宜仿佛颜字者,如“面,年”等。唐寅晚年,通透世事,看破红尘,寄情山水,与释家为友,无欲无求。与此同时,其笔下的书画诗文作品渐趋散淡,飘逸潇洒,从心所欲,臻于化境。3 唐寅书法风格的形成原因3.1院体书风的没落明代中期院体书法渐趋僵化,没落,追求古雅风韵,天趣自由,以晋唐为归的成为新的书法潮流。明成化、嘉靖年间,是吴门画派活跃时期,同时也是明代书法艺术的兴盛期。当时许多文人书画家集中于江、浙一带,特别是苏州地区,王世贞《艺苑厄言》①有“天下书法归于吴”之说。沈周,祝枝山,文征明、唐寅、王宠、陈道复等既是画家又是书家,在书法上他们重视古雅,风韵和天趣,以晋唐为归,形成自己的独特风貌,影响深远,带动了一大批文人及士大夫。院体书风缓缓走向没落,以吴门书派为首引领的书风逐渐将其取而代之,成为明中期书法风尚无可争辩的主角。唐寅是吴门书风的倡导者和参与者,因此,在这一新的书法潮流的作用下,促成了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形成其个性鲜明的书法艺术风格,以天资秀润、飘逸洒落、精丽蕴藉的特质著称于书史。3.2唐寅渊博的才学唐氏自幼好学,敏于求知,风流自赏,积极入世,对仕途寄予厚望,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夺得榜首,人称唐解元,名声大噪。绘画上,曾师从周臣(号东村),唐寅在他老师那里继承了南宋院体的传统,因其见识广博,文化修养丰富,能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以其绘画的秀润和韵味,意境胜于其老师。周臣曾自叹“但少唐生三千卷书”自愧才学不及自己的学生。唐寅工诗文,有《六一居士集》,《唐伯虎全集》等传世。由此,唐寅不失为一位饱学之士。宋黄庭坚曾论“学书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其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常言。士大夫处事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黄山谷认为,书者学识较高,品位高雅提高自身书外之功是其作品绝凡脱俗的关键,而技法次之。可见,唐寅博学广识,格高品秀是其书法特质形成的决定因素。3.3艺术上的独到见解唐氏的书法与绘画趋同,皆保留自己的独立性,所以向来吴门书家不可不提唐寅,然而其书法师承既与沈周、吴宽无关,其风格也与祝、文相异,所以书史历来不将其列入吴门书派。唐氏学书重视神彩,他认为要令书法的神采焕发,必须有学古的功力与个性的充分发挥相结合,即“不为法缚。唐寅初师法宋元,精研苏东坡、赵吴兴,兼工李北海、欧阳询以及怀仁《集王圣教序》并直追魏晋。董其昌《画禅室随笔》②中谈到“赵吴兴大近唐人,苏长公天骨俊逸,是晋、宋 间规格也。学书者能辨此,方可执笔临摹。否则,虽纸成堆,笔成冢,终落狐禅耳。”董玄宰是言强调书家学书重视对传统(指魏晋书法以及传承、发展了魏晋书法意蕴的代表性书家)的学习。4唐寅书法艺术价值对当代创作的意义4.1不为法缚观其存世作品,不难看出,唐氏书法深受元代赵孟頫影响,赵氏是复古二王尚逸书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其书道劲爽,温文尔雅。然而用笔,结体,章法方面,多取中和,但少欹侧生动之态,缺少变化和迥异他人之姿。唐寅学赵,王世贞曾评“伯虎入吴兴堂庑,但少薄弱耳”。唐寅以其独到的艺术眼光,取舍由分,他巧妙地汲取欧阳率更、李北海、米海岳的长处,融汇一体,改变了赵书的缺少的部分,遂逐渐形成了自己天资秀润,飘逸洒落和精丽蕴藉的独特艺术风格。清人顾复在《平生壮观》③评唐伯虎书法道:“六如书不事临池,而性成秀发,先君好而习之,语人曰:‘惟其不蹈前人矩度,所以优入圣域也’。”充分说明了唐寅在学书方面既能在对古法的心摹手追中汲取营养,探求规律(当然唐寅勤于治学,不遗余力自不待言,这是入古的必要),又能融入个人造化,使二者密切结合,方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之地。当代书家务要勉之,方能乘贤达之长风,留名书史! 4.2书外求书凡有追求的古之贤达,大抵重视“书外功”的积累,唐寅亦是如此,其自幼聪慧好学,博学广取,且皆有建树,可谓是“书外求书”且卓有成就的典范。汉代思想家杨雄首次提到一则饱含美学意味的概念,杨氏认为,人们所表达的“言”与“声”都是其本身“心”中思想感情的真实在现。概括说来就是“言为心声,书为心画”。强调了丰富内心的重要,具体到学书层面,亦追求“书外之功”。清人刘熙载于《艺概,书概》④中论书曰:“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刘氏所言,意在告诉学书者,书如其人,应立品为先。然而,一个人的品格优与劣,高与下,取决于其知识构成丰富与否,追求雅洁与否。杨雄的“心画说”与刘熙载“书如其人”之论,在本质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代表着中国传统艺术对“心性”的特殊观照。从这一点上讲,唐寅书法的成就与其对绘画、诗文等其他艺术领域的追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诚然,当代书法处在一个大繁荣大发展的阶段,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当代书法同样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无视“书外功”的积累是一个值得注意一点,大量的学书者,甚至名声噪然书法家,仅仅执迷技法的长短,视觉的冲击。艺术常识的模糊化,艺术追求的功利化等现象渐趋严重。书家作品华而不实,流于肤浅,所操之艺术观于我国传统艺术观大相背离,显然这是不利于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的。然而,通过对唐寅书法艺术的成就分析,我们发现“书外功”的积累直接制约着一个有追求的书法家本人与作品的价值及影响。
| |
|
| |
老泉
文章數 : 1940 注冊日期 : 2014-06-29
| 主題: 回復: 唐寅《行书七律诗轴》 周日 11月 23, 2014 11:33 am | |
| | |
|
| |
老泉
文章數 : 1940 注冊日期 : 2014-06-29
| 主題: 回復: 唐寅《行书七律诗轴》 周日 11月 23, 2014 11:36 am | |
| | |
|
| |
Admin Admin
文章數 : 2597 注冊日期 : 2014-06-24
| 主題: 回復: 唐寅《行书七律诗轴》 周日 11月 23, 2014 12:16 pm | |
| | |
|
| |
Admin Admin
文章數 : 2597 注冊日期 : 2014-06-24
| 主題: 回復: 唐寅《行书七律诗轴》 周日 11月 23, 2014 12:18 pm | |
| | |
|
| |
| 唐寅《行书七律诗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