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书法论坛
请你在此登入,才能进入论坛,欣赏只有会员才能看到的精品和视频。
高山流水书法论坛
请你在此登入,才能进入论坛,欣赏只有会员才能看到的精品和视频。
高山流水书法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高山流水书法论坛

高山流水书法学习园地
 
首頁會員註冊Latest images登入相冊搜尋高山流水欢迎您张剑秋论书随笔 Folder_big1
搜尋
 
 

結果按:
 

 


Rechercher 進階搜尋
最新主題
» 000書譜卷上吳郡孫過庭撰
张剑秋论书随笔 Empty周六 2月 03, 2018 6:31 pm 由 老泉

» 书谱000書譜卷上吳郡孫過庭撰
张剑秋论书随笔 Empty周六 2月 03, 2018 6:00 pm 由 老泉

» 集字聖教序台湾陈忠建临
张剑秋论书随笔 Empty周四 12月 07, 2017 2:25 pm 由 Admin

» 台湾陈忠建书法学堂临《胆巴碑》(1--123集)
张剑秋论书随笔 Empty周五 9月 08, 2017 2:14 pm 由 Admin

» 趙孟頫《湖州妙嚴寺》
张剑秋论书随笔 Empty周五 8月 25, 2017 8:35 pm 由 Admin

» 颜真卿《祭侄稿》【陈忠建书法学堂】
张剑秋论书随笔 Empty周五 8月 25, 2017 8:25 pm 由 Admin

» 颜真卿《祭侄稿》【陈忠建书法学堂】
张剑秋论书随笔 Empty周五 8月 25, 2017 8:24 pm 由 Admin

» 请群友发表作品在此展示
张剑秋论书随笔 Empty周二 8月 08, 2017 3:10 pm 由 Admin

» 12312
张剑秋论书随笔 Empty周日 1月 08, 2017 6:20 pm 由 Admin

十一月 2024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日曆日曆
關鍵詞
2
合作伙伴
免費論壇

免费论坛




 

 张剑秋论书随笔

向下 
發表人內容
Admin
Admin
Admin


文章數 : 2597
注冊日期 : 2014-06-24

张剑秋论书随笔 Empty
發表主題: 张剑秋论书随笔   张剑秋论书随笔 Empty周六 1月 03, 2015 2:22 pm

张剑秋论书随笔

一、书法是最高艺术,是艺术领域里的一枝奇葩。

二、书法虽是一种雕虫小技,此论是以经济观点观之。书法乃玄妙之机,此乃以艺术观点观之。然此种艺术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

三、甲骨与篆隶较之,乃由简到繁;篆隶与行草较之,则由繁到简。然而,后者的简非前者的简能比也。此乃“道”之规律。

四、孙过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后之平正非前之平正可比也。

五、书之门派,不应一枝独秀,而应百花齐放,然而,任何不同的风格,都离不开“美学”的规律,离开了“美学”的规律就不是书法,而是歪门邪道。

六、书法的评定标准千古不变,它是以艺术为标准,凭借权势得到的荣誉是暂时的,凭借艺术得到的荣誉才是永久的。

七、书法讲求功底,没有功底的字就像“落花”“浮萍”,虽然颜色尚存,却无所依附。

八、书法也有正宗。孙过庭说:“汉魏钟张,之绝,晋末有二王之妙”,钟张二王就是书法的正宗。

九、执笔应做到,掌要竖,指要实,腕要平,手(心)要空。掌竖、腕平则管自直,指实笔才有力,手(新)空手笔才能灵活。学书之人不可不知。

十、用笔有侧有中,起笔可侧,行笔必中。锋中,则笔划必圆,锋侧则笔划必偏,圆者有力,偏者无神。

十一、赵松雪说:“书以用笔为上”,此言不谬。如果在用笔方面能做到有逆、有顺、有重、有轻、有疾、有缓、有虚、有实、有停、有行、有枯、有润、八面出锋,随心所欲。书之成功之路无不从用笔开始。

十二、作一字须点与划配合,作一行须字与字配合,作数行须行与行配合,作一篇须主与宾配合。其标准一是平衡,二是变化。正如书圣说:“字贵平稳,字贵变化”。

十三、用笔有迟有速,速着超逸之机,迟者赏会之至,超逸这是阳,赏会者是阴,阴阳并存,不是单一的。

十四、楷书应写出静中寓动,静因动娇。草书要写得动中寓静,因静动娇。草书要写得动中寓静,动因静美。

十五、有人说草书忌交,我说,如果交笔用得合理,更有其特殊的美感。

十六、有人说草书忌环多,我说,草书正是以盘环来展示其动态美,主要应把环写得千变万化,切勿雷同。

十七、草书有行草、狂草、连绵草之分。行草用笔有断有连,形如行云流水;狂草点划锐减,用笔夸张多变,满纸云烟;连绵草笔不离纸纸不离笔,时轻时重,盘根错节,千变万化,大有一泻千里之势。

十八、何谓书法家?书法家应写出字的形象、意象,乃至字的灵魂,是字的设计师,美容师,乃至灵魂的工程师。

十九、蔡邕说:“为书之体,各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好剑利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所像者,方可谓之书”。

卫夫人说:“结构完备如篆法,凶险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飞白,耿直特立如鹤头,郁拨纵横如古隶,每为一字,各入其形”。

王羲之说:“凡作一字,或类篆籀,或似鹄头;或如散隶,或近八分;或如虫食木叶,或如水中科斗;或如壮士佩剑,或似妇女纤丽”。

孙过庭说:“傍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飞自”。

以上四论一脉相承,一定要把字写得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踞槁之形。

二十、执笔是运笔的基础,执不好笔,就运不好笔。执笔一要腕平,二要掌竖,三要指实,四要手(心)空。腕平掌竖笔管自直,写出来的笔划即使中锋。指实写出笔划才能有力,手心空运笔才能灵活,至于悬肘、悬臂执笔方法已无定论。

运笔有逆有顺,有疾有徐,有轻有重,有行有停。逆者疾者,重者行者是超逸之机,顺者、迟者、轻者、停者是赏会之至。超逸之机即是刚,赏会之至即使柔。这是书法的自然之理,阴阳运行之道,学书者不可不知。

二十一、书法以神采为上,神采从哪里来?

一是从点化(所有的笔划)来。没有印泥之笔,没有划沙之笔,没有折钗之笔,没有漏痕之笔,没有虫蛀之笔,没有夸张之笔,没有变形之笔。那么点划的神采从哪里来?

二是从结体来。结体上没有参差,没有错落,没有映衬,没有疏密,没有背向,没有抗衡,那么,结体的神采从何而来?

学书临池,不可一点一划的模仿。而要学他巧妙地用笔和近心的结体,这样自己才能有创新。李邕说:“学我者死,似我者俗”就是这个道理。

二十二、真书要静中寓动,以点划为静,一使转为动,否则如木雕泥塑;草书动中寓静,一使转为动,以点划为静,否则如秋蛇春蚓。

二十三、篆书应写得委婉而通达,隶书应写的茂密而劲键,草书应写的流美而通畅,章草应写的既简便而又合乎法度。

二十四、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这时点划的变化;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踞槁之形。这是结构的变化,或如崩云,或重如蝉翼,溢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这是用笔的变化。纤纤守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守如众星之列河汉,这是布白的变化。自然之妙有非力运所能成,这是大自然的气息,阴阳运转的变化。王羲之说:“字重变化”就是这个道理。

二十五、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孙过庭《书谱》中句),应理解为:一个字的每一笔都是这个字的成规,一篇作品的每一个字,都是这篇字的准绳(马国权译著不妥,所以有很多人误解)。

二十六、孙过庭说的执、使、转、用是指执笔有高有低,有松有紧之分;行笔要有快慢轻重之别,转折处要有提、按、顿、挫、抢回之异。结体要有向背、呑让、映衬、离合、疏密、虚实之奇,学书者不可不知。

二十七、书法以用笔为上。运笔的方法分指运、腕运、肘运和臂运。但小楷、寸楷都离不开指运。

二十八、草书如何达到流而畅?草书是借助牵丝连带使笔划如行云流水,达到流而畅。

二十九、草书如何达到简而变?草书是凭借点划的借代,一横、一点、两点、三点、一盘、一环、双环、连环来代替哪一部分,而达到简而变。(张剑秋《书谱再续》)

三十、要想学好书法,不能专攻一体而要涉猎多体。这样才能集众家之长于一身。孙过庭说:“傍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飞自”就是这个道理。

三十一、根据科学研究,学书法的人可以渐渐地聪明,因为人的观察可以增强右脑的思维。右脑发达了,人自然就聪明了。

三十二、蔡邕既擅长书法,又精通音律。其实书法和音律都是相通的,因为他们都存在着宇宙的脉搏,大自然的气息。

三十三、对于古代名家的书论,后人往往有错误的理解。孙过庭说的“带燥方涧将浓遂枯”有的人认为是用翻笔写出来的(见马国权先生的《书谱译注》),其实它是通过变速行笔自然形成的。翻笔写不出来带燥方涧、将浓遂枯的笔划来,一切的知识都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得到确论。

三十四、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见卫夫人《笔阵图》)。夫书者玄妙之伎也,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见王羲之《书论》)。此二人之语,阐明书法的玄妙。想要学好它,必须博学多识,还必须下一番苦功。

三十五、字写到转折处,不管是用按、顿、转、抢、捻、换、回等笔法,都是为了转折以后的中锋行笔,中锋行笔是张旭传给颜真卿的“神勇之笔”。

三十六、古之帝王成为书法家者不鲜,汉有章帝,唐有太宗,武后,宋毓高宗、徽宗,清有康熙、乾隆。然而后学书者还没有临其书者,原因何在?主要因其书艺不精,学书是学艺术,岂是慕其地位而能得之。

三十七、要想把字写得千变万化,笔划变形至关重要。

三十八、字最难写的地方是转折处。竖写不对,钩就难写好,横写不对,横钩就难写好。人常说水到渠成,水不到渠不能成。

三十九、横的偃仰,竖的开合,指的是横的斜度不能一样,竖的斜度也不能一样,如果不注意这方面的变化,就很难把字写得活。

四十、写好一个字必须注意点划的配合,写好一行字必须注意字与字的配合,写好数行字必须注意行于行的配合,写好一篇字必须注意主体和宾体的配合。

四十一、要想把点划写得好,用笔是关键,多多练习笔法,笔划就能千姿百态,笔划才能出现奇趣。

四十二、字的祖师应是仓颉,书法的祖师是蔡邕。

四十三、诗之盛莫过于唐,书法之盛莫过于魏晋。

四十四、绘好画的人非常之多,自写好的人凤毛麟角,然而画好的人,贫士可及,字好的人,多以官位附之。

四十五、孙过庭说过,古来善于书法的人,汉魏有钟张的绝伦,晋末有二王的精妙,后世书法家都没有超过他们的,其原因何在?后世一味的追求神采,着重了点划结构的搭配,却忽略点划之美,也就是缺乏了点划的形质美,要知神采是依附在形质之上的,没有形质美,反映出的神采是没有依附的,就像落花虽有余香,却无依附,清之书家徐渭、王铎、傅山之流皆是。

四十六、执笔也不是一味地紧握,也不是一味的轻捉,其实执笔也是有时要紧,有时要松,刚劲时需紧握,使点划呈刚性,流美时需轻捉,使点划成柔性,这样字才能呈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四十七、人生知识的来源,当从认字开始,认字的方法当从写字开始,通过写才能记得牢。书法不仅让人认字,从中更能体会字的意,进而组织成词,编写文字,逐渐成为有知识的人。从而达到有理想的,有作为的人。书法像阳光,像雨露,无声无息的蕴育着有高尚品德的又事业成就的人。

四十八、什么是颜筋柳骨?颜真卿的字其笔锋在笔划一侧,但不外露,如人体之筋。柳公权的字,笔锋在笔划中心,如人体之骨。

四十九、为富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舞女,美女、仙娥、碧沼是其静态美,低昂、弄影、映水、浮霞是其动态美。其书虽未见之,然显而易见的是既有静态美,又有动态美。孙过庭说过:“独擅其长者易,济南擅其美者难”。

附:此人是我的同乡的亲戚,中学同事,我有他的作品收藏,现在将近90多岁了。原名张宝祥,现住在耿庄候家。





人物简介

张宝祥,字剑秋,生于1944年,师从黎雄才,毕业于山西省西安技艺高级师范,书风受于佑任影响最大,博彩众家之长自成一体,编撰出版《书谱再续》。其作品在廊坊国际碑林、中国文化城,鲅鱼圈等多处被珍藏并镌刻成碑文牌匾,入选《中国古籍书法美术名家选集》(林绳之主编)、《中国历代书画名家辞海》精品集、2002年《国际实力派书画名家经典》。被授予“世博中国题贺艺术名家”“、中国书画名家名作编辑委员会特邀书家”等称号。



翰墨人生



——中国书画名家名作编辑委员会特邀书家张宝祥



“古来善于书法的人,汉魏有钟张的绝伦,晋末有二王的精妙,后世书法家都没有超过他们的,其原因何在?后世一味的追求神采,着重了点划结构的搭配,却忽略点划之美,也就是缺乏了点划的形质美。要知神采是依附在形质之上的,没有形质美,反映出的神采是没有依附的,就像落花虽有余香,却无依附,清之书家徐渭、王铎、傅山之流皆是。”这是张剑秋先生《书谱再续》中的一段精辟论断,他痴迷书法几十年,通过实践对书法理论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向许多权威的理论提出挑战,用自己的实践丰富了中国书法理论的艺术宝库。他执着于书法世界的辛勤耕耘,在古人孙过庭《书谱》、姜夔《续书谱》的基础上,大胆出版《书谱再续》,填补了一项国内书法理论的空白,为中国的书法园地增添了一枝奇葩。



少年英才



张宝祥出生在一个小香油作坊的殷实之家,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在启蒙之时就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母亲的是一个传统的贤妻良母,对他书法的学习给予了很大的鼓励。当时张宝祥只要是把字写好了,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母亲就给她买好吃的鼓励他,搞一点物质刺激,这样就更加激发了张宝祥热爱书法,执着于书法的热情和决心。

天资聪慧的张宝祥因为酷爱书法,从没有把写书法当成一种负担,而是在书法的世界里找到了乐趣,临池不辍,渐渐的在方圆乡里有了一点小名气。因为喜欢写字刻苦钻研,他描红的大楷字经常被老师在班级展览,那些标志着好的红圈激励他更加发奋写好字。

就因为他的字写得漂亮,小学的时候还闹过一场笑话,虚惊一场。那是他到了一个新的学校学习,他的字在同学中出类拔萃,惊动了他们的校长马佳香。马佳香是一个才女,曾经做过张学良将军的女秘书,后来自己办了这个学校。午间休息的时候,马佳香校长拎着戒尺走过来把他叫过去,问他这些字是谁给他写的,吓得他哇哇大哭,辩解说是自己写的,大家也都替他证明说是他自己写的。校长不相信这些字能出自于面前这个孩子之手,让他当场写几个字验证。在他含着眼泪写下几个字的时候,那用笔的老辣,字体的漂亮得到校长的喜爱,从此他的书法在这位严师的亲授下突飞猛进,日臻成熟。

在张宝祥18岁那年,因为国民主席林森去世,全国上下都写挽联哀悼这位辛亥革命的先驱、反袁护法的功臣、中华民国的缔造者。由于他的字写得漂亮,曾被推举代表县里为林森写挽联,当时他书写的这幅挽联轰动整个县城,显示出他少年英才的天赋,也为他以后被打成右派埋下了隐患。

张宝祥家里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父母一门心思供他读书,希望他能光宗耀祖。由于家中意外被盗,所有值钱的多西都被席卷一空,家里的香油作坊也维持不下去了。父母无力资助他上学,无奈只得辍学寻找工作。因为酷爱书法,又是一介书生,担担提篮的体力活他是难以胜任的,就要找一些写写画画和文字有关的事情来做,他毛遂自荐到陕西咸阳县公署求职。当时县公署的三青团总书记问他为什么不读书,他就道出了家庭被盗无力读书的苦衷。问他字写得怎么样,他提笔写了几个字,潇洒漂亮的书法让这个总书记惊讶不已。当他知道面前这个年轻的后生就是那个给林森写挽联的人,当即拍板让他上班,那时县公署的职员就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待遇。

一心喜爱书法的张宝祥不甘心于每天做一个抄抄写写的职员,他不想把自己的生命和青春都浪费在这里,他有着更大的志向,想在求学的到路上实现自己书法的梦想。待到家境又了好转后,他就辞职重新开始了求学生涯,最后如愿考上了山西省西安技艺高级师范。

在师范求学期间,张宝祥广泛涉猎了很多的书法绘画大师的作品,对书法理论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已经从单纯的临帖阶段跳出来,进入了理论研究阶段,用古今大家的书法理论来指导自己的书法创作,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有了质的飞跃。几年的学习生涯,他潜心专研,博采众家之长,继承了黎雄才着意以笔墨书写来表达他所见景物浓郁的“挥写”之趣的特色。特别是黎雄才书画作品独树一帜,荡气回肠,品位高雅,情趣盎然的用笔、用墨特点对他的书法影响极大。黎雄才对书画探索和实践是前无古人的,这种创新的勇气时时激励他在书法创作中要形成自己的风格独树一帜。黎雄才在教学中常对学生说:师承古法,不能抛开前人搞国画;师承古法,不能古而不发,发展绘画艺术,要讲纯艺术,写画的艺术是什么?就是用文房四宝加国画颜料表达作者要表达的物象质感和意趣,画什么要似什么,似是似特征,和摄影照片有区别,国画要有国画的韵味,要反映出宣纸、毛笔、水、墨和颜料等绘画材料所产生的特殊效果,给人以艺术感染力。张宝祥把这些书画理论融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中,几十年磨一剑,终于大器晚成,在晚年悟透书法的精髓,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书法理论,继承发扬了古人的书法真谛,创作出了《书谱再续》这艺术极品。



矢志不渝

张宝祥的生命总是和书法的兴衰联系在一起,他的荣辱维系在书法的兴衰之上。青年时代因为书法出众让他青春年华美丽芬芳,从小学的荣耀,到给国民主席林森写挽联一举成名,书法百给他很多的荣耀。就是在他生活最不如意的时候,也是因为书法的因缘找到了一个饭碗,使自己有了一份令很多人羡慕的工作。然而,正是与书法那割舍不断的联系,也让他的人生有了起伏跌宕的大起大落。

在极左路线的苍白岁月,所有的艺术都被践踏,所有的人才都遭受了不堪回首的磨难,张宝祥也不可避免的被卷入这场政治斗争中成为了牺牲品。在反右的运动中,他因为当年给林森写挽联书法被罗织罪名下放到了乡下。从一个人民教师一夜之间沦为了农民,那种落差是可想而知的,最不能让他承受的就是从此告别了纸笔,远离了他心爱的书法艺术,没有了翰墨的清香,每天只能和那些单调繁重的农活相伴,其间的痛可是可想而知的。

这些年,书法艺术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之中,他对书法的痴迷和执着让他把书法看成比生命更宝贵的。然而,所有的一切字帖都被当成“四旧”被付之一炬,所有的书法流派都霎时灰飞烟灭,只有一种美术字成为当时的潮流。大字报,标语是唯一能体现书法的地方,就是这样一点可怜的园地也没有他染指的机会,因为它已经成为了人民的敌人,只能老老实实劳动改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重的体力劳动让他不堪重负,但是在休息的闲暇他还是耐不住对书法的执着和痴迷。没有笔墨,没有字帖,自己在地下用树棍当笔,用大地作纸,潜心研究琢磨。在那苍白寂寞的岁月中,书法成为他唯一的精神支撑,劳作无休体力透支,还得偷偷研习书法,那是他人生最黑暗的一段难忘的时光。那时候,唯一能慰籍心灵的就是每年的春节,他能为家家户户写对联。由于农村文化生活的贫乏,加之文化的缺失,很多人都不认识字,就有很多乡亲求他帮忙写信,读信,写春联。每到春节临近,就有很多乡亲买上一瓶墨汁,几张红纸,来到他家求他给写对联。这些天就是张宝祥最快乐的时候,尽管有时候写得手腕子都酸了,仍然热情不减。

熬过了寒冬,迎来了书法艺术的春天。解放了的张宝祥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恢复了工作,站在三尺讲台上,每天又跟文字书本亲密接触,翰墨飘香的日子里他成了墨痴,泡图书馆,到处收集资料,各种字帖涉猎汲取,他如饥似渴地沉浸在书山墨海中自得其乐。

当他博采众家之长,渐成自己风格以后,他就需要一个展示的平台。终因在乡间闭塞,酒香也怕巷子深。尽管张宝祥的书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没有一个传播的途径,他的这些艺术珍品仍被埋藏在乡间。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宝祥的作品在鞍山地区脱颖而出,让许多书法界的人士惊叹,他的作品逐渐走入人们的心中。

在一次参加鞍山老干部笔会的时候,因为他的初来乍道,是一个陌生的面孔。更因为他布衣身份的卑微,在书法现场无人喝彩,在书写作品的时候显得门可罗雀清冷异常。当时书法收藏还没有今天的火爆,更没有润格什么的说法,只要有人求字就是对书法的最大奖赏。很多围观者都围在王廷风、罗同英等书法名人和政府官员的身边求字,那场面异常热闹,和他这边的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无人问津,清冷的场面让他的心也忐忑不安。但是,当他挥毫泼墨的时候,身边的一切杂念都被抛在了脑后,他醉心于书法世界的美好中走笔龙蛇,激情飞扬。当他潜心写出了两幅作品以后,挂在墙上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有人喜欢他的作品就偷偷的拿到后屋里收藏。渐渐地,他的作品引来了很多人围观,也有人主动过来求字。他欣然应允,挥起笔来慷慨激昂,龙飞凤舞的几个草书展现出来,求字者喜滋滋捧着溢满笑容。当他给第三个求字的人写作品的时候,身边已经有十多个人在排队等候了。

张宝祥知道,真正的艺术品是不会被埋没的,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哪怕被埋在土里,只要有了出土之日,就会光彩照人。成功的喜悦给了他信心和力量,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尽情挥毫泼墨,找到了在家乡为乡亲们写春联时候的那种感觉,仿佛又回到了村里为乡亲们写春联,他不想冷落任何一个相亲。为人真诚忠厚的他虽然倔强,但是有一颗朴实火热的心,看到他的身边排着的长队,他不忍心拂大家的好意,就一直挥毫写下去。从上午九点一直写到中午十一点,很多书家的门前已经是清冷静寂,而他的门前却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在此期间,看到他的书法很有功力,更有自己独到的风格自成一体,很多人好奇地问他是不是中国书协会员。他连连惭愧地说,自己连海城市书协的会员都不是,听得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当时书展还没有兴起,个人举办作品展更是凤毛麟角,不像现在,只要想开一个作品展,找一个地方,把自己的作品挂上,找一些媒体宣传一下,包装炒作。鞍山老干部局只给台安的赵树帆、岫岩的韩殿玉(人大主任)开过作品展览,海城当时还没有人开作品展览的先例。当时李会长提出来要给他搞书展,可是搞书展投资太大,要筹集一百来幅作品,光这些作品的装裱费用就价值不菲,是一笔很大的经济负担。自己的经济负担不了,想和别人联展,找到了海城的某书法名家,想和他合作共同联展。某书法名家连连谦虚,不敢和他同展。这婉拒一半是推脱,一半是实情。没有合作伙伴,这些费用就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但是张宝祥没有放弃,更没有知难而退,为了书法艺术,他豁出去一切也要把这次书展办成功。他日以继夜的在书法世界中遨游,写秃了几管笔,草稿就落起来老高,在这些作品中他精心挑选自己满意的作品,终于准备了九十多幅作品,涵盖了真草隶篆行五体。书展盛况空前,张宝祥轰动鞍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评价他的字说写得好,比王廷风的字写得好,因为她是王廷风的同学。

展出期间,很多人想要收藏他的这些字,问卖不卖字,自己说不卖,还要到海城来展览。当时有朋友说帮忙找找人,自己坚持不找人要靠自己的实力征服大家。书展如期举行,当时海城的书法大家陈世军,胡炜都来助威鼓劲。胡炜热情帮忙,请来了海城的新闻媒体,海城书法名家老前辈于世川先生说对张宝祥的书法赞不绝口,更意味深长地自嘲说自己的书法是名人书法,你是书法名人。



勇于创新



在成功的举办了个人作品展以后,他的书法创作激情也进入到了井喷的状态,每天沉醉于书法的世界中不能自拔,加上已经退休,闲暇时间也逐渐多了起来,他达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研习书法的境界。然而,在鞍山市一次书法大奖赛上,他的作品却名落孙山,这样的打击一下子让他感到迷茫,不知所措,更不知如何面对,对书法的追求也彷徨起来,对自己的书法产生了怀疑,自己走的到底是不是一条光明大道。其实,他哪里知道,那时候很多大奖赛都有一定的潜规则,很多人的作品能评奖都是靠作品之外的东西。都说功夫在诗外,那是说想写好诗歌需要诗歌以外各种知识的积累和修养,而评奖的功夫在作品外就是掺杂了很多不可告人的人为因素。

面对这一次的折戟沉沙,张宝祥曾经一度灰心意懒,掷笔不写,一连几天都不说话,也不临帖,不看书,就那么呆呆地陷入苦思中不能自拔。这时候,是老伴给他安慰和信心,陪她到田间地头走走,看看花看看树在大自然的鸟语花香中寻求一份纯真。陪他到市场买买菜,找老朋友玩玩麻将,让他在日常的生活中卸下身上的凝重。只是,每天到时候还是那么无声的把他练习书法的一应笔墨按时准备好,却从来不催促他。老伴了解他对书法的痴迷,就是在他人生最低谷被打成右派的时候也没有放弃过,每天在繁重的劳作之余还在田间地头用树棍在地下练习。现在环境这么好,这么一点打击怎么会摧毁他的意志?知道他很累了,需要调节,需要一个小憩的空间。

经过了几天的时间的沉淀,书法的魅力还是那么不可抗拒,他排除一切干扰,更加潜心研究书法理论,在前人的基础上发阳光大。面对孙过庭的《书谱》,姜夔《续书谱》,他总是有一种冲动,他敢于怀疑权威,敢于挑战权威,在他们论书基础上有着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心得。这些想法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他大胆地提出了想创作《书谱再续》的构想。这时候,接到了国家出版社出版中国老年书法家选集作品入选的通知,作品能得到行家的承认,这一喜讯让张宝祥看到了曙光,鼓起了勇气。他要为中国的书法理论增添自己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个想法首先得到老伴的支持,从资金到生活起居上事无巨细的关心支持他,也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在参加辽宁省老干部书法大奖赛中,他一举拿下海城、鞍山一等奖,沈阳三等奖。

为了验证自己的书法理论和实践,张宝祥积极参与一些国家级的作品征集和大奖赛,努力终有回报,其作品在廊坊国际碑林、中国文化城,鲅鱼圈等多处珍藏并镌刻成碑文牌匾,入选《中国古籍书法美术名家选集》(林绳之主编)、《中国历代书画名家辞海》精品集、2002年《国际实力派书画名家经典》。被授予“世博中国题贺艺术名家”“、中国书画名家名作编辑委员会特邀书家”等称号。”

当我们打开电视的时候,新兴的海滨城市鲅鱼圈的美丽画面时时在广告中出现,那独特的海滨特色令人心驰神往,璀璨的灯火,迷人的海景,最令人怦然心动的就是那个美人鱼般的鲅鱼公主的雕塑。谁都知道这个鲅鱼公主叫渤海明珠,却不知道“渤海明珠”这四个字就是出自于张宝祥的手。

随着声誉鹊起,女儿学校来邀请他到学校教书法,村子里很多孩子来学书法,开始两三个孩子,后来十多个,形成了学习书法热。

在海城是第一届少儿书法“丽水杯”大赛中,他鼓起勇气,让十个学生参赛,现场三十多个评委,结果十个学生有九个获奖,一等奖两个,三等奖一个,优秀奖六个,自己荣获唯一“园丁奖”。这些年,跟张宝祥学书法的学生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了,许多学生都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



  传承使命



随着书法艺术的日臻成熟,他的书法境界也有了新的突破,在追求书法真谛的同时,他在理论上更是推陈出新。所有人都推崇“汉魏钟张、晋末二王之时,他独树一帜推崇蔡邕,他在论书法随笔中这样写到:“字的祖师应是仓颉,书法的祖师是蔡邕”。尽管蔡邕没有留下书贴供后世人临用,但是蔡邕的书法理论让他为之倾倒,趋之若鹜,“为书之体,各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好剑利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所像者,方可谓之书”。

自从教学生以后,张宝祥潜心研习书法理论,王羲之的《书论》、孙过庭的《书谱》、卫夫人的《笔阵图》、刘熙吉《论草书》。他对蔡邕的笔法笔势潜心研究颇有收益,自成一体,创新发展。为了丰富书法理论,在孙过庭《书谱》,姜夔《续书谱》的基础上,大胆出版《书谱再续》,把自己所得传授给后人,不留下遗憾。

记得许多年前,海城书法风起云涌,曾经出现过海城书法现象,也出过很多书法名人,更举办过全国性质的书法大奖赛。当时海城的书法学校很多,有很多人出版书法作品集,在许多作品发行会上,他积极参与,学习,借鉴。当很多人问他怎么不出书时,他谦虚地说自己还没到时候。他不想随波逐流,不想出那些快餐式的作品,让那些书籍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历史淹没。他要出一本标新立异的书,尽管可能不会有市场,不一定能得到市场的承认,但是传承书法的使命让他不敢掉以轻心,不敢松懈。

张宝祥秉承以诚待人的宗旨,把书法的研习和传承当成自己的使命。每天早上4点至6点雷打不动地习帖或创作作品,思考书法真谛,有计划,坚持写,力求完美。对书法的态度是不强求,顺其自然,相信水到渠成,肩负着一种使命感。

几十年来,他把自己学书所得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形成了自己的书观,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读书的见解。现在,已经是水到渠成的时候了,张宝祥适时推出了自己的书法理论之作《书谱再续》。当这本书飘着墨香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更是雄心壮志的计划写成褚、欧、颜、柳、照六种字体的六部字帖出版发行供世人临摹。现已出版一部《洛神赋》,他所做的这一切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把书法艺术传承下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这是一种艺术的探索,或许成功或许失败,当年傅抱石创造抱石皴时也是得不到专家的认可,几十年以后,经过历史的检验,抱石皴自成一体,填补了中国画国画的一项空白。敢为天下先,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时间是最好的评论家,让我们祝福张宝祥先生的作品早日问世,让岁月的磨砺检验它书法的价值,让历史去评说。
回頂端 向下
http://cjx001.fengbb.com
 
张剑秋论书随笔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高山流水书法论坛 :: 您的第一個分類 :: 【书论精粹】-
前往: